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最新资讯 >正文

对WLAN拨点冷水

作者: 2010-04-29 09:47 点击:



来自:c114

无线城市目前被各大运营商和区域政府炒的很热闹,移动提出了T+W(TD+WLAN)的覆盖模式,电信也提出了C+W的模式,一时间WLAN这个成型已久的技术模式被看成一个香饽饽,有固网接入的运营商,无固网接入的运营商都将WLAN作为3G的一个补充,大规模的开始建设。但是就WLAN承载无线城市的情况,有几点想法仅供抛砖引玉

一、WLAN的目标客户群:

WLAN技术不是新的技术,早在N年前就已经成熟,但是在国内规模化的提出WLAN建设还是第一次。早期WLAN的设计思路是在固定宽带无法布线的办公场所、工厂等区域为解决上网问题,方便解决上网的一种技术。因此目标群客户基本可以定位为:

室内办公区域无宽带接入,且有上网需求客户(不排除公司限制部分公网端口,利用WLAN来上公网的客户)

家中没有宽带的客户,具有上网需求,且宽带无法安装(城市内基本不存在,农村乡镇还有这种需求)

在室外或者是临时在某个场所(星巴克模式)有上网需求,而目前运营商提供的3G上网要么无信号,要么速率达不到要求(这个在现有阶段是很正常的),临时提供客户的上网需求。

从以上的客户群的情况分析,WLAN实际的客户群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多,并且应用面很狭窄,加之目前的WLAN资费水平很高,几乎成为一种贵族的消费(本人曾经在不具备宽带上网的新办公地点使用过一个月的WLAN,费用高达500元,虽然不是个人花钱,但也是在不忍再出现超高的费用,于是停用)。在这个狭窄的客户群中,寻找利润增长点的难度可想而知。于是WLAN的无线城市模式,可能会成为一项政绩工程或者成为鸡肋。

二、WLAN的技术限制

WLAN这个技术说起来很高深,但是家里的宽带,装个无线路由器,实现家里的无线上网,是不是也叫WLAN技术呢(无线路由器200元一个,轻松实现家庭的无线上网),但在运营商做的wlan,AP相当于无线路由器,但价格不知道是200元的多少倍,也叫WLAN,技术还是一个技术。但是我们需要看到WLAN的技术限制。

1、频率干扰问题:WLAN所使用的频率是2.4G开放频率,这个频率哪个运营商都可以试用,微波炉也可以试用,现在移动主导的无线支付系统也用这个频段,自行安装的无线监控等应用也是用这个频段,家里自己装的无线路由器也是这个频段。自由试用,没有限制。要是一个地点只有1个应用,除了区域内自己的同邻频干扰外,没有其他的干扰,还能保证业务质量,要是同一个区域有多个运营商同时建设WLAN,外加业主自己做的无线网,再加上家庭无线路由器,再加上无线支付、无线监控,别说建议试用的1、6、11三个频点不够用,就是把13个信道全用上,也很难解决频率干扰的问题。客户的QOS的保证是一个极大的问题。(我在家里装了无线路由器,无线扫描时候至少能够扫到5个以上的WLAN信号)有的人会讲,我们做WLAN的频率规划,从我的实际经验来看,这个是很难的,奥运期间,我曾经重点对协办城市的奥体中心做过WLAN的规划和优化,不是不能做,可以做,但是就是做完后,也有部分点的业务性能不理想,何况当时场馆内全是移动的,没有其他的WLAN,如果加上其他的运营商,这个频率规划的难度要比GSM的频率规划大上N倍(N为多少,我不敢说,但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值),我们GSM的频率规划做了这么多年,还要借助软件来实现频率的规划和优化,WLAN的频率规划和优化现在有从成熟的软件吗?(注意是成熟的软件)。

2、覆盖难题:覆盖对于WLAN是一个难题,现在大多数的运营商在初期都采用了分布系统有耦合WLAN的方式,进行三网合一的WLAN覆盖,而这种WLAN的覆盖模式,我不知道现在的技术有没有进步,按照08年的水平来看(也许我遇到的是特例),分布系统耦合WLAN,第一信号强度不够强,第二器件性能有待考据(除了问题都不知道是啥问题)第三,对原有的分布系统覆盖的2G和3G的信号质量是个考验(不是说他们之间会有干扰,而是由于施工的等问题会造成原有系统的破坏,有人会说,我们会严加控制工程质量,我可以负责人的讲,在现有各家的多干快上的模式下,很难!!),单独布放AP是个办法,但是重新施工和布线的难度还是有的。

WLAN的室外覆盖在进行无线城市的建设应该是一个重头,设想一下,在湖边、海滩喝着咖啡或者茶,用无线WLAN上着网,收邮件、处理公文,聊天是多么惬意。这也许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。室外WLAN的覆盖范围据有的前辈分析,覆盖边缘在300米左右,看似不错了,但是回到刚才说的频率干扰问题,覆盖边缘客户的QOS可能要打折扣(甚至出现连接受限的情况)。还有人说用室外WLAN的覆盖解决室内的无线上网问题,建议这些人好好的对信号传播的情况进行一下分析,不是不可能,但是依靠楼道内的天线实现室内的覆盖,好像效果不是很好,通过室外的外打天线来覆盖室内,应该也没有啥好效果,除非你采用比小灵通还密集的AP布防(呵呵,干扰问题又出现了)。

3、后期维护的难度

从个人的观点出发,WLAN算不上电信级的服务(开放频率就决定了这一点),后期的维护难度随着AP的增加会不断增长,我没有核算过,这个工作量的增加应该是几何级数的增长,而人员又无法无限制的增加,因此最后执行处于低水平的维护(当然,不排除高效管理带来的高效维护,但这只是特例,网络结构和复杂性决定了维护难度的基础)。这种情况即有可能导致鸡肋的产生。
 

(责任编辑:admin)
发表评论查看评论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

会员中心

用户名:
密码:
验证码: 看不清?点击更换

推荐阅读